江門五邑工藝美術精品博物館
作為著名僑鄉,江門市有著深厚而獨特的僑鄉文化,其中最能體現江門僑鄉文化特色之一的物質載體就是江門本土工藝美術。因此,在新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面對大眾不斷增長和變化的審美需求,富有僑鄉文化特色的江門市工藝美術如何復興,并進一步做大做強就是一個重大而現實的戰略問題。2012年7月,應香港著名實業家和慈善家馬觀適先生之邀,五邑大學參與策劃和設計了其投資建設的江門市工藝美術精品博物館。馬觀適先生多年一直關注和支持家鄉的社會公益事業,積累向家鄉的教育、醫療及其他公益事業捐款達7000萬余元。2011年,馬觀適先生與五邑大學合作,在其個人收藏館的基礎上,建立了江門市工藝美術精品博物館。
展館有兩個部分,一是傳統工藝美術作品,如新會葵扇工藝等;二是新興工藝美術作品,如臺山玉石雕刻等。展覽通過展板、實物和視像等方式,多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江門五邑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工藝品和保護發展的成果。
江門五邑工藝美術精品博物館的建立對于江門五邑民間藝術的傳承發展作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也為全面推進江門五邑文化建設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并在展示過程中不斷調整、充實和完善,必將打造成為五邑地區民辦博物館的典范。
傳統紅木工藝家具
從目前江門市傳統工藝美術發展的現狀來看,傳統紅木工藝家具是江門市傳統工藝美術行業中規模最大、產業鏈最完整、最具實力的行業之一。其實早在清代,江門的家具制作就有較高的水平。作為開放較早的通商口岸,江門的家具制作,受外來藝術審美影響較大。因此,江門家具制作工藝很早就呈現出中西合璧的殊相藝術特色,形成獨具特色的“廣作”藝術家具制作工藝。
目前,江門市的傳統工藝家具已基本形成木料經營、銅件生產、木工藝雕花、家具生產、銷售等上下游配套的完整產業鏈。其中,臺山市大江鎮集中了大約60至70家從事傳統紅木家具的企業,主要集中于大江鎮的公益街。新會全區從事傳統工藝家具生產或配套生產的企業有1000多家,從業人員達10萬余人,年產值近60億,銷售量占全國同行業近2成,排在全國前列,主要集中在傳統工藝家具交易中心和新會古典家具城。如今,臺山和新會已經成為國內最著名的傳統工藝家具集聚地之一,吸引著國內外眾多傳統工藝家具愛好者和企業前來選購以及洽談業務。傳統工藝家具已經成為臺山市、新會區的一張特色名片。
臺山玉雕
臺山玉最早于1996年被廣東潮州客商陳森源發現于南海之濱的廣東省臺山市那琴灣。臺山玉的原料分為山料、山流水料、籽料等種類。其中,山料多在山上,質量差些;山流水料多產在坑里,質量一般;籽料多產在海邊,由于長年累月的風化和水流的沖洗,外形天然,紋路漂亮,價值最高,有的不用雕刻,就可以當奇石觀賞。
由于臺山玉的礦產區伴生著大量的花崗巖石、鋁礦、銅礦、金礦、金鉀長石、石英石、水晶、綠柱石、藍寶石等稀有礦產,這種獨特的生長環境孕育了臺山玉獨特的物理特質。經廣東省地質權威部門的鑒定,臺山玉是一種隱晶質的玉石,含有石英、鐵礦、綠坭石、白云母、絹云母等多種礦物質,因而造就了臺山玉獨有的紅、黃、藍、白、黑、青、紫與其他混合色等極其豐富而無與倫比的色彩。由于其獨特的生成環境和構成物質,臺山玉既有和田玉的溫潤和厚重,又有翡翠的靈動和艷麗,更有福建壽山石的質色和高貴,集多種名貴玉石特長于一身,溫雅含蓄,色彩華貴,樸拙自然。
新會葵藝
新會是著名的葵鄉?幨钱數貥O具地方特色的傳統工藝品。新會的葵扇,有著高超的造型藝術和精湛的編織技藝,融編織、繡花、繪畫、印花等工藝于一爐,以芯蒂圓正、骨絡細勻、扇面潔白柔韌光滑而聞名。新中國成立后,新會葵業得到大發展,葵藝不斷創新?麡I已經成為新會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2001年,新會葵博園在圭峰山腳下建成,新會葵藝也逐漸從“一把葵扇撲煤爐”的實用型產品蛻變成“工藝精品”,新會火畫扇和雙面織繡扇被評為中國十大名扇。2006年,新會葵藝入選廣東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認定為“中國知名特產系列”。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新會葵藝受邀參加上海世博會,并在現場展演。
茅龍筆
茅龍筆為明代廣東最負盛名的理學家、詩人和書法家陳獻章先生首創,距今已經有500多年的歷史了!稄V東新語》有“茅筆”條載:“白沙喜用茅筆,所居圭峰,其茅多生石上,色白而勁,以茅心束縛為筆,作字多樸野之致!泵埞P又名白沙茅龍筆。白沙茅龍筆古樸雅致,筆鋒修長,極富彈性;筆觸蒼澀,牽絲飛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書體,亦可勾勒山水書畫。用茅龍筆書寫的書法,由于沒有筆鋒,筆畫中留有空隙,形成其他書法難有的“飛白”,
筆畫頓挫、拙重,狂放逸氣,別具一格。白沙茅龍筆曾榮獲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優秀獎,被評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茅龍筆和葵扇同時入選參加上海世博會廣東周文藝展演,向世界展示這歷經500年的文化產品。
東藝宮燈
江門市的宮燈相傳最早是由南宋時期流落到江門市新會地區的李姓宮燈御師及其后代們傳入的。東藝宮燈歷史悠久,既有實用價值,又表現出東方藝術和民族風格。東藝宮燈不同于現在的任何燈具,是燈具與工藝美術完美結合的產物。東藝宮燈參加過十二屆香港工業展覽會,由于做工精致,東藝宮燈六次獲得金獎,蜚聲海內外,2008年,東藝宮燈被評為“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江門東藝宮燈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傳統宮燈的企業。該企業由于歷史等原因,宮燈廠曾一度轉移到香港生產。1994年,李發先生之子李永棪繼承公司后,又回到江門辦廠,成立了江門東藝宮燈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由美籍華人李仰東先生主理。其主要產品有:仿古宮燈、古典宮燈、燈籠、花燈、彩燈、走馬燈、荷花燈、蓮花燈、紅木宮燈。香港無線,亞視等東南亞各大電視臺都采用東藝宮燈為古裝劇的專業道具,在香港暢銷60多年,經久不衰,行銷北美西歐及東南亞等國家,受到海內外人士的贊賞。
禮樂龍舟
據史載,江門市禮樂村的龍船競渡出現于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了。禮樂龍舟原9條龍舟,分別是桃果紅、花藍橈、九社、黃橈、紅橈、天字號、七星、白橈、黑橈。經過歷史的變遷,黑橈龍舟的失傳,遺留至今只存前8條傳統大龍舟。禮樂各艘龍舟都有一間廟,廟里面供奉的全是儒教的“神”。平時,龍頭龍尾都放在廟里,比賽前后,龍舟要拜廟、賀廟。村民們在節日或遇有建屋、買車等大事,都去廟里進香、祈福。儒教是中國的國教,把儒教和龍舟這兩種“國粹”有機地結合起來,是禮樂龍舟的又一特色。
改革開放后,經濟發展,各業興旺。從2000年開始,個別村里、行業先后制造了中龍舟、小龍舟共13條。2007年11月,禮樂龍舟榮獲“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小岡香
小岡,今屬江門市新會區雙水鎮,民國設小岡鄉,1961至2002年先后為公社、區、鎮名。小岡自明代始有制香,久負盛名,世稱“小岡香”。今擁有眾多的制香廠,是全國乃至全球最大著名香的生產基地之一,所出產品多數出口。小岡的香制品主要包括淋香、挪香和機制香,以及各種香薰制品。如今,在新會小岡地區方圓3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擁有320多家制香企業和60多家制香原料供應的銷售企業,形成了頗具規模、蘊涵明顯行業特色的物流中心,制香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靶币呀洺蔀橐粋馳名的地理標志。
江門漆畫
在20世紀中后期,“江門漆畫”不時出現在各種省展、國展中,甚至走出國門,到巴西等地展出。在20 世紀80年代,廣東美術家協會就推出“江門漆畫”名片,當時“江門漆畫”就已經成為廣東美術界最高水平的藝術展會——“星河展”的一顆璀璨的明星。1985年的“星河展”還特別為江門漆畫開設了一個專題展。此后,“江門漆畫”參加了巴西舉行的“世界博覽會”,是全省第一個遠涉重洋到巴西世界博覽會參展的畫展,當時幾乎全部漆畫作品都被外國友人購買收藏。中國美術家協會漆畫藝委會主任蔡克振認為,江門漆畫有著鮮明的特點,既注重繼承和學習我國傳統漆工藝技巧,又注重現代漆畫的繪畫性和審美的時代性和制作性。
司前木版年畫
木版年畫是慶祝春節的一種傳統民間美術作品,是過節時張貼的一種民間用以除舊迎新、營造節日喜慶氣氛的年畫,多以寫實與裝飾、寫人與寫景相結合的簡明而夸張的手法,表現歡樂吉祥的題材。新中國成立前,江門市新會區司前鎮龍安村的村民除了耕地種田,農閑時家家戶戶都印制年畫來賣,木版年畫是當地的副業!拔幕蟾锩睍r,許多人家都燒毀了模版等年畫制作工具。近半個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木版年畫的實用性逐漸淡化。20世紀80年代中期,已經沒有木版年畫出售,目前司前木版年畫技藝已瀕臨消失。
雙水山地風箏
風箏,粵方言俗稱“紙鷂”。新會區雙水鎮的“山地風箏”相傳始于明代洪武年間(1368-1398年),盛于清代乾隆年間,已有600多年歷史。每年秋季,都有“秋風起,放紙鷂”的活動,放飛場面壯觀熱鬧。雙水山地風箏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洋美村、島橋村“竹節類”風箏為主,他們做的風箏有龍頭和蜈蚣等。另一類是以上凌村、南岸村“板塊類”風箏為主,他們做的風箏有鳴牛、三角、仙湖以及蝴蝶、鯉魚、鷹、荷花、各種魚類等。
花式品種100多個,一般有10至80米長不等。雙水山地風箏重造型,重長度,重輕巧,重圖案,其中體現了淳樸文化的內涵。風箏的放飛能力也非常好,只要有三級風力,就能順利放飛。其中板塊類和竹節類風箏在空中飄動時發出一種十分美妙的響聲,令人頗感神奇。
雖然雙水鎮不乏對山地風箏有興趣并為之傳承的群眾,但是雙水鎮的山地風箏的傳承前景仍堪憂。對此,雙水鎮政府有關部門每年在將軍山風景區舉行風箏節,希望有更多群眾關注山地風箏的發展。2007年3月,雙水山地風箏被列入江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但是目前雙水山地風箏的傳承前景仍然令人堪憂,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
皮藝
1991年,萬勝皮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勝”)落戶新會圭峰山。經過20年的艱苦奮斗,萬勝已經從原來不到百名員工,年產值不足千萬元的“三來一補”小企業,發展成為一間擁有1500多名熟練員工,年產皮具28.6萬件,年出口創匯近1200萬美元,年總產值逾1.6億元人民幣的大型企業。精彩絕倫的皮藝作品是萬勝近年大力研發的皮革新品。這些巧奪天工的皮藝作品目前主要被運用于大型展銷和廠區會所等的陳設裝飾之用,有力地彰顯了萬勝皮藝技術的高超和質量的優越,從而大大增強了品牌的競爭力,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更得到美術專家和權威人士的高度贊賞。
新會魚燈
新會魚燈,是一種紙扎的民間工藝,歷史至少可追溯到清朝以前,至今已超過400年歷史。作為民間工藝和民俗風情,新會魚燈曾經是家家戶戶過元宵都使用的工藝品。歷史上清代會城翰祿橋的鯉魚燈最為出名,每年元宵節期間,在橋中間搭起一個龐大的燈棚,橫跨橋和涌,掛出各式花燈,中間有一個八尺(近3米)長的大鯉魚燈,來觀看的人多,非常熱鬧。